失智症

失智症運動前後
血管與胞外體檢測科技轉化

國立成功大學細胞生物與解剖學研究所 / 吳佳慶 / 教授
台灣於2018年3月已邁入「高齡化社會」,人口老化將帶來更多阿茲海默症(佔失智症60-80%)的病例!阿茲海默症病患血液中的胞外體會攜帶損害腦功能的microRNA,例如:miR-15a-5及miR-139-5p,因此可以作為診斷阿茲海默症的重要標的。然而,microRNA的分析過程繁複且耗時,因此本團隊將目光轉向「胞外體的形狀」,探討胞外體形狀與疾病是否有關聯性,並使用Teachable Machine建立一人工智慧,可供醫護人員快速得到病患體內好壞胞外體的比例,作為診斷阿茲海默症的工具。

為推廣以上科學知識,本計畫將以「胞外體」為核心,向外延伸至microRNA、人工智慧等主題,並設計互動式教具及翻牌遊戲,讓民眾了解、比較未來診斷阿茲海默症的工具。今年轉化主題為「核磁共振造影在失智症診斷之應用」,在科普文章已經介紹MRI原理及腦區位置,為了讓使用者能加深印象,今年教具採用互動式APP,讓使用者可以了解大腦不同腦區位置及功能,也可以藉由小遊戲來加深印象。

胞外體影像與microRNA在失智症診斷上的應用
為推廣診斷失智症的重要依據(胞外體microRNA)以及輔助工具(人工智慧),設計了兩個教具—活動內容包含:

一、互動式教學教具:以由淺入深的互動式教學介紹失智症、胞外體、microRNA與人工智慧

二、翻牌遊戲:幫助學生複習失智症相關的microRNA,並透過遊戲、獎品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期望透過遊戲使中學生及社會大眾理解生醫前沿科技並提升對科學學習的樂趣。

功能鍵↑